告别喧嚣,深耕细作:中国宠物行业的 “成人礼” 之路
2025-08-15

过去十年,中国宠物行业像一座温柔的 “新手村”:门槛不高、增速惊人、机会遍地,仿佛人人都能在这片蓝海中找到立足之地。但如今,那些曾经支撑起 “它经济” 高速增长的底层逻辑 —— 流量红利、资本加持、情绪寄托 —— 正逐渐松动。从依赖社交红利到陷入产品内卷,从资本蜂拥而至到企业挣扎求生,宠物行业已然走过了 “婴儿肥” 阶段,迎来了属于它的 “成人礼”。
2015 到 2020 年,是宠物行业最容易 “讲故事” 的黄金期。随着独居人群增多、人口老龄化加剧,“陪伴型消费” 需求迅速崛起,宠物的角色从 “玩物” 彻底转变为 “家人”。电商平台的助力、社交媒体的赋能,让一个个新品牌趁势而起,不仅打破了海外品牌的长期垄断,更让国货逐渐走到台前。
这段时期,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翻了两倍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0%。那是个 “轻资产、重营销” 的时代,小红书种草、抖音直播、达人带货……“四两拨千斤” 的流量打法在行业内反复奏效。资本如潮水般涌入,创业门槛看似极低,新玩家只要踩准流量、资本与情绪的节奏,就有可能在某个细分品类中脱颖而出。
但热闹总有尽头,行业规则已然更替。如今的现实是:平台算法商业化加速,流量越来越向具备粉丝基础和雄厚预算的品牌倾斜。这些头部品牌凭借高频次触达,在用户心中牢牢建立起品牌认知;而新品牌在用户心智争夺战中,不仅面临跨平台流量拦截的困境,单次互动成本也大幅攀升,起步难度指数级上升。
平台 CPM(千次曝光成本)一路上涨,“投产比” 从曾经的 1:5 跌至 1:1 甚至以下 —— 同样的曝光量,需要投入更多预算才能实现。更关键的是,平台算法已从 “鼓励创新” 转向 “巩固马太效应”,新品牌想要实现冷启动,难度堪比登天。
资本的态度也印证了行业降温:2021 年,宠物行业公开投融资事件达 88 起,融资金额超百亿元;而到了 2024 年,公开融资事件几乎腰斩,仅为 32 起。当故事难以持续,资本退潮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,那些原本打算靠融资续命的创业者,终于学会了 “现金流为王” 的生存法则。
如果说早期宠物品牌比拼的是 “谁先抢到用户”,现在较量的则是 “谁能活过下一轮内卷”。尽管整体来看,中国宠物市场的集中度仍低于欧美成熟市场,但头部品牌的市场份额在近几年持续提升。以宠物食品赛道为例,2024 年 CR10(前十大品牌市占率)已提升至 33.8%,其中 CR3(前三名)的线上 GMV 均突破 10 亿元。
这些头部品牌背后的集团,正凭借产业链整合能力和渠道深度,对中小品牌形成结构性议价优势和市场挤压。不过也正是这些企业的崛起,才推动了国货在宠物市场的地位提升。
而那些试图通过 “品类创新” 突围的品牌,日子同样不好过。宠物食品从最初的基础粮,逐步扩展到肠胃调理粮、肾脏处方粮、冻干烘焙粮、鲜肉高蛋白粮、功能性无谷粮…… 细分赛道看似丰富,却也暗藏同质化危机。新品牌即便推出差异化产品,也可能面临巨头在短时间内快速复刻、并凭借渠道优势实施 “降维打击” 的风险,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。用 “绞杀” 形容当下的市场或许略显尖锐,却精准反映了现实 —— 创新者往往倒在模仿者前面。
“新手村” 的红利虽已逝去,但宠物行业并非没有机会,只是获取红利的 “钥匙”,早已换了 “锁芯”。
第一把钥匙:回归产品力
这一轮行业洗牌,决定企业生死的不再是 “能烧多少广告费”,而是 “能否做出稳定、安全、科学的产品”。研发实力与供应链能力成为底层竞争力:功能粮的精准配方、处方粮的医疗背书、原料来源的透明化、营养配比的科学性…… 从 “情绪价值驱动” 转向 “功能价值支撑”,是行业必经的 “去泡沫” 过程。
第二把钥匙:在 “细分的细分” 中筑墙
就像美妆行业从 “大众产品” 走向 “一人一肌一策”,宠物行业也正从 “大宠物” 向 “个体宠物” 深耕。不同品种、年龄、健康状况的宠物,需求差异显著:老年宠物的关节护理、心脏支持、肠胃调节,特定品种的遗传疾病预防,甚至宠物行为矫正的配套食品…… 日本在 “失去的三十年” 中,宠物行业凭借显微镜般的市场洞察和手术刀式的技术创新,将存量市场挖掘到极致。这足以证明:在真正理解消费者每一个细微需求前,市场永远不会饱和。
第三把钥匙:品牌心智的长期主义
如今的消费者更聪明、更挑剔,也更抗拒 “洗脑式营销”。他们需要的是可信赖的品牌形象、专业的内容输出和稳定的服务体验。建立自己的 “私域部落”,用科学说话、用真诚沟通,才是穿透用户心智的核心方式。
从平台机会来看,抖音仍是不可忽视的增量赛道。2020 年抖音官方公布的 DAU(日活跃用户)已突破 6 亿,尽管此后未再更新数据,但第三方统计显示其用户规模持续增长。未来几年,抖音或将成为宠物行业最重要的增长变量。
中国宠物行业这几年的变化,本质上是从 “流量型生意” 向 “专业型产业” 的转型。过程中,有品牌黯然离场,也有品牌浴火重生。热钱褪去后,才能看清谁在 “裸泳”,谁在 “盔甲加身”。
许多行业都经历过类似的 “成人礼”:国货美妆走过了,咖啡赛道走过了,现在轮到宠物行业。告别 “新手村” 的行业,不再迷恋爆款逻辑、快钱思维和 KOL 的短期效应,而是开始向下扎根 —— 拼产品、拼供应链、拼效率、拼品牌力。
有人说,这样的行业 “不好玩了”。但对真正想走远的玩家而言,这恰恰是最好的时代。中国宠物行业已告别躺赚的 “新手村”,步入真枪实弹的 “成人礼”。这场洗礼或许残酷,却是推动行业从 “营销驱动” 转向 “价值创造”、走向成熟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。
未来的机遇,属于那些能沉下心来,以技术为矛、产品为盾、用户连接为基,去挖掘宠物经济 “深水区” 价值的企业。
宠物,是很多人对孤独与爱的温柔妥协;宠物行业,则是这些微小情感的产业化表达。“新手村” 已散场,前路虽为丛林,但只要带着对产品的敬畏与对用户的热爱,总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破局之路。